张磊:小产品叫响国际大市场
来源: 县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16-04-19 15:27:4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张磊,太康县杨庙乡铁佛寺行政村张庄自然村人。17岁那年,他怀揣着改变家庭生活状况的梦想,加入了南下打工族行列,来到东莞。为了实现梦想,他先后四次跳槽,2005年开办属于自己的工厂,实现了从一年几千元工资的打工仔到年产值6000余万元的企业主转变。公司主要生产音响塑胶配件和模具,所生产的音响面板、网罩、音箱壳、高音支架等塑胶制品,远销到德国、美国、韩国等海外市场。

  南下打工 自学成才

  东莞市清溪镇中叶堂工业区,一幢幢工业厂房连片成排。张磊开办的汇亿鑫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就位于这里。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流水线上的工业机械臂像一列整齐划一的士兵。张磊告诉记者,机械臂的使用,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个是给韩国三星生产的音响鼓膜,那个是德国马歇尔音响专用的面板。张磊向采访组一行介绍公司的产品,国内的乐视,台湾地区的哈曼、JBL,韩国三星、LG,德国马歇尔,美国声缪斯等都是公司合作客户。

  如今,蒸蒸日上的事业,是给这位20多年艰苦打拼年轻人的最好回报。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曲折而又催人奋进的创业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内地部分地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此时,最先沐浴到改革开放春风的广东东莞和台资、港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让这个区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孕育着无穷的机遇,吸引着全国无数年轻人南下淘金

  1992年正月十六,17岁的张磊背起铺盖与村里的几个人一起南下广东东莞打工。这一走就是三年多。

  年迈的父母含泪将我送到客车上,那一幕一直让我铭记在心。我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加上我和父母,只能靠责任田的庄稼收入养家,在那时除了公粮和农业税所剩无几,家里的开销大,生活非常拮据。看到家里贫困状况,我选择了辍学打工,能够尽早地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张磊对过往的情景记忆犹新。

  千里迢迢来到东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张磊说,农家子弟虽不怕吃苦,但没文凭、没技术只能选择到工厂流水线上当一名产业工人。因为他年纪小,又没有身份证,跑了好多工厂去求职却处处碰壁,一连几天没有厂家愿意收留他。

  幸好离家时就听说表哥也在东莞清溪镇打工,在一家港资企业做注塑机维修工作。张磊便辗转来到清溪镇投奔表哥。有了这位表哥的介绍担保,张磊如愿找到了打工生涯的第一份工作,有了打工挣钱的机会。他从开机操作员做起,一年多后跟随维修技术人员当起机修学徒工。

  为了尽快掌握机修技术,知识成了他最大的渴求。每当发工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书店去买专业书籍,工资的大部分变成了一摞摞的图书。当别人都在梦乡时,当别人夜晚去吃宵夜玩乐时,他却仍在书海中徜徉。他看不懂的地方就向师傅请教,在实践中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他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注塑机的原理与维修书籍。

  数次跳槽 华丽转身

  维修机器时,更多时间是给车间领班打交道,帮他们上模具,向他们学习注塑工艺。这也让张磊给自己定下了下一个奋斗的目标——当车间主管。

  当时就感到当主管很威风,管理着几十台注塑机,也就是说领导着几十名注塑技术工人。张磊回忆说。但作为一个刚出师的技术工,想成为车间主管简直是不可能。

  1996年,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跳槽到一家港资玩具厂,成为助理工程师,仍然从事注塑机的操作与维修工作。几个月后,他又跳槽到樟木头镇一家磁带厂。

  维修与注塑是两码事,跳槽的目的是能掌握到更全面的技术,使自己有更多的进步。张磊说,注塑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岗位,同样是一种原材料和机器,技术好的做出来的产品永远受到客户的欢迎,而技术差的做出的产品无人问津。

  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他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变化,从机修工升到领班岗位,进入了企业管理层。此时,他离家已三年有余。为了增长自己的本领,这期间他从未回过家。

  1997年底,张磊从阔别已久的家乡返回东莞,应聘到一家台资高新技术企业任调试领班。这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扬声器塑胶零部件加工行业名气很大的企业。进入这个厂,张磊发现自己所面对的产品和技术都是全新的,过去所学的技术都是低端的。张磊暗下决心,要想自己能在这个厂里站住脚,一切还得从零开始。为了能尽快掌握新技术和管理知识,张磊白天跟工程师学习,晚上自己努力钻研,研究扬声器塑胶配件的注塑工艺和模具开发。

  1998年,张磊所在的这家公司从德国引进了几十种音响模具。张磊说,自己虽然掌握了模具的全部操作工序,不是有了模具就能做成让客户满意的产品,需要精细调试,必须按照客户提供的技术规格参数和外观一个一个去做。在模具进到厂里之后,张磊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产品拿下来,满足客户需求。张磊三天三夜没合眼,吃住在车间,一个一个调试,将几十种模具调试一遍,并做出样品,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从新打样。在夏天,由于气温较高,他天天浑身是汗湿漉漉的,身上长满了痱子。

  作为厂里的技术主管,张磊很少睡过囫囵觉,机器或模具出现故障,半夜三更起床如家常便饭,随时准备排除故障。

  张磊勤奋敬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台湾老板,为了给这个年轻人更多的发展机会,他将厂里的注塑部交给张磊负责经营。

  有了平台,张磊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1999年,张磊开始负责模具开发,包括模具的报价、业务洽谈,以及与客户打交道,为自己的创业铺平了道路。

  自主创业 成就辉煌 

  2005年,张磊一边在原工厂打工,一边开始自主创业。在离工厂不远处的一个小街道里,他租赁了150平方米的4间门面房,按照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了两台价值30万元的注塑机,帮厂里加工一些零配件,每个月收入几万元,是自己打工收入的几倍。

  到了2007年,张磊又新进了两台设备,成立了自己的模房。就在这起步的关键阶段,因上线一家供销商倒闭,货款未结,使他直接亏损20多万元。张磊并没有被眼前的挫折吓倒,而是更加奠定了创业的信心。

  2008年,张磊建立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东莞市汇亿鑫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新增了油漆事业部,新上马发音纸项目和电镀项目,从事家庭影院、汽车音响等音响专业的天花板、面板、盆架、鼓纸等配件。

  2011年,韩国LG公司遇到工艺问题,有图纸就是做不出合格的产品。LG总部派出化工专家来到张磊的公司寻求解决办法。为了改变工艺,使产品达到客户需求,张磊在22天内平均每天睡2个小时,模具、材料、电镀等问题逐一解决,用40天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客户要求。

  目前,事业有成的张磊有一个期望,他希望在家乡能建立一个平台,与在外创业事业有成的人对接,由他们提供资金,专门帮助家乡的留守儿童、老人、贫困户,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面貌改善尽些游子义务。

责任编辑:【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