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民政局稳步推进区划调整 助力城市跨越发展
来源: 县民政局 时间: 2025-07-21 10:58:5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近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太康县城关回族镇、毛庄镇分别设立阳夏街道、毛庄街道。此次关乎县域发展格局的重大区划调整,经太康县民政局精心组织与高效推进,为太康县城市跨越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治理能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此次区划调整的核心执行部门,太康县民政局自启动工作以来,始终坚持“调研先行、科学论证”原则。针对城关回族镇与毛庄镇的不同特点,该局抽调区划地名股、办公室等工作人员和城关回族镇、毛庄镇民政所组建区划调整工作专班,历时两个月深入一线,全方位调研城关回族镇和毛庄镇的历史沿革、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等情况。其中,城关回族镇作为县城老城区,回族人口占比较高,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商贸服务业繁荣,但其镇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配高密度城区的治理需求;毛庄镇作为城市新区拓展的核心板块,近年来承载了全县多个新建项目,工业集聚效应显著,撤镇设街道的呼声尤为迫切。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座谈、数据核查、民意征集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征求各类意见建议800余条,形成数万字的调研报告,为区划调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和事实支撑。

  在区划调整工作推进过程中,太康县民政局严格遵循“依法依规、尊重历史、彰显特色”的工作准则。一方面,严格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等规定,充分考虑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规范履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公示公告等法定程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另一方面,在地名命名上反复斟酌——将城关回族镇更名为“阳夏街道”。“阳夏(jia)”一名可追溯到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置“阳夏(jia)县”,虽然隋朝改称“太康”,但“阳夏(jia)”始终是太康深厚文化根脉的象。城关回族镇更名为“阳夏街道”,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致敬,又通过文化符号增强了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毛庄镇保留原名设立“毛庄街道”,则兼顾了地域辨识度与产业定位的延续性,通过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推动工业企业与城市配套设施协同规划,既固化了其作为工业集聚区的认知,也有利于在招商引资时精准传递区位优势,为后续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区划调整工作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撤镇设街道后,街道办职能聚焦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职能,能有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的精准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太康县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刘凤芹表示,撤镇设街道工作是助力城市跨越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级的重要举措。太康县民政局将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区划调整后续工作,确保新设立的阳夏街道和毛庄街道能够平稳过渡、高效运行,为太康县的城市化发展和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政府网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