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康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经县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和公示无异议,确定31个项目为太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二、主要内容
《第六批太康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六个项目类型,共计31个项目。
(一)民俗(计4项)
民俗活动,体现了本土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以及凝聚力,很多民俗保留至今。
1.摇烟花:杨庙乡一带颇为盛行,最初是民间过节的民众的无心玩耍,后来发展到民间在还愿、升迁、嫁娶、新宅奠基、祝寿、金榜题名、新业开张等喜庆活动时也常举行摇烟花以示祝贺。
2.符草楼槐丘寺竹马旱船:槐寺竹马早船作为大众化民俗舞蹈形式,一般不少于二十人进行表演。
3.马头镇“撂牛”大会:马头镇养殖、加工、腌制牛肉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加工、屠宰牛肉的过程中,马头镇黄牛养殖户逐渐形成了提拉牛鼻、抓住牛角、运用拧扛压等系列动作,把黄牛撂倒在地屠宰的规范操作。久而久之,这项展现人和牛之间相互角力,非常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过去很多人都会“撂牛”,后来大家都有了比一比的兴趣,看谁撂的牛大,谁撂倒的快,这逐渐成为马头当地群众的一项民俗赛事,称之为撂牛大会。
4.花轿迎亲喊轿歌:花轿迎亲是汉族传统婚俗,起源于北宋年间,上世纪80年代在豫东地区十分流行,是当地热闹隆重的婚礼活动。
(二)传统美术(计4项)
传统美术,凝聚了太康县人民的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浓郁的当地特色和淳厚的艺术内涵。
1.独塘乡王秀兰剪纸:剪纸艺术是在太康县城历史长河的文化熏陶中由太康劳动人民的勤劳双手创造并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美术,它是豫东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
2.木板烙画:烙画艺术过去叫作“烫花”,它是一种传统的绘画工艺。一般是用烧热的铁扦子,在扇骨、梳篦、芭蕉扇、木制家具或专门用来做画的版面上,烫出各种图案和花纹,这就是烙画。直到现在的电烙铁作画,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多在竹木、宣纸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
3.花鸟字: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美术项目,是用手工自制的画笔,利用字里藏画的结构形式巧妙地融字画于一体。花鸟字的笔画多用花鸟图案,把字的笔画用花鸟鱼草虫山水等图案代替,看上去是画实际是字。花鸟字是以基本字形画成,集书法绘画于一体。
4.太康女书:“女书”,是目前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是由古代妇女所创造的一种神秘的女性专用符号文字体系。其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蚁字”或“蚂蚁字”。
(三)传统戏剧(计1项)
1.布袋木偶剧: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布袋木偶戏又称“独台戏”“扁担戏”“布袋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四)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计1项)
1.许氏拳术七十二技:许氏拳术七十二技是由近二百年来的历史传承组合而来的,在整个传承过程中,吸取百家之长,将各路拳种之精华融汇于一体,组成了一套集擒、拿、格、斗的武术流派,许占元将其命名为“许氏拳术七十二技”
(五)传统技艺(计13项)
传统技艺类项目是一种活态传承形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艺术水平,体现着艺人的创造力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其特色技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1.谭记猪蹄制作技艺:“谭记猪蹄”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历经百年传承至今,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谭记猪蹄”制作技艺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继承了祖辈的传统做法,与中国饮食文化一脉相承。
2德荣牛肉制作技艺:马头牛肉之所有享有盛誉,源自于镇上回族群众经数代经验积累,不断改进制作工艺而成。回族村民大多从事牛羊屠宰。德荣牛肉在吸取马头镇回族群众经数代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卤制工艺,形成独特风味。
3.风干兔肉:风干兔肉是一道美味佳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能满足味蕾,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风干兔肉具有“细嚼慢咽,回味无穷”的特点。
4.水煎包(吕家煎包)制作技艺:水煎包,是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美食小吃,在中原地区颇为流行。其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极致,令人回味无穷。
5.玖玖飘香糖糕制作技艺:玖玖飘香糖糕的制作技艺独特,包括选材、制作、炸制等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了传承人的智慧与匠心。其选用优质原料,并注重技艺传承与创新,使得糖糕香甜可口、口感独特。炸制过程中火候的把控更是关键,确保糖糕色泽金黄、外酥内软。
6.老杨家醋制作技艺:杨老庄醋,酿制醋选用优质高梁,小麦,大米,高梁壳等为原料附加麦曲和优质生活饮用水古法工艺精心制作。原生态自然发酵,生产出来的醋口感好,柔和酸甜上口,地地道道老家的味道。酿出的醋呈琥铂色,晶莹透亮,酸香可口,入口滑润不冲,下咽绵酸悠柔无异味,生活食用健胃消食有利于健康。
7.麻糖片制作技艺:麻糖片在太康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人民逢年过节必备的礼品。麻糖片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香甜可口的口感,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凝聚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心血。
8.吴广老酒制作技艺:吴广老酒制作原材料以小麦、高粱等粮食为主,在发酵粮食中加入稻壳进行透气共同发酵而成。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最大程度地维持了粮食与酒体本身的风味,香味四溢。
9.一口福油酥五仁传统月饼制作技艺:一口福油酥五仁月饼的制作技艺独特,包括选材、制作、烤制等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了传承人的智慧与匠心。油酥五仁月饼是中国传统糕点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各自做法,在中秋节各式月饼中最为著名。
10.思香糁豆糁制作技艺:豆糁是河南豫东特产,民间传统美食,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口感独特。
11.朱口镇专科粉条制作技艺:粉条是豫东特产,民间传统美食,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口感独特。也是常见的家常食品,主要有红薯淀粉制作,煮时不易烂,口感滑腻、筋道。
12.绒球制作技艺:制作主要过程是:首先精选蚕丝--手工染色--分层扎丝--压实成片--上模具修剪--梳理成形。
13.高粱秸秆制作技艺:高粱秸杆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利用高粱收获后剩余的细长杆,经过挑选、清洗、晾晒、切割、打磨、编织等数十道工序,最终制作出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六)传统医药(计8项)
传统医药是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指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
1.蔡氏中医喉科:蔡氏百年中医世家传承人蔡国强几代扎根乡村,运用中医方法诊断治疗,通过把脉像,看体征。闻病因。配制治疗方剂的方法为病人减轻病痛。
2.骨正筋柔手法:骨正筋柔手法是集正骨推拿按摩、经络疏通、穴位刺激于一体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颈肩、腰椎、关节等疼痛的预防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预防与调理。
3.华东膏药:“华东膏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4.筋骨热敷散:筋骨热敷散内有十八味中草药组成,主要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通利关节,再加以恒温效果极好。
5.马氏皮肤病疗法:马氏皮肤疗法运用多种中医外治法技能,直接作用于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具有简单便捷、费用低廉、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很受当地民众好评。
6.沙庄尚氏中医疗法:沙庄尚氏中医疗法充分利用推拿按摩等手段,个性化治疗方案,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为特色;同时融合现代医学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使疗法更具科学性和精准性。
7.伤科万应膏药:“伤科万应膏”的制作技艺具有配料精细,制作繁杂,药效极佳的特点,它的每道工序细腻程度之高,是其他药物配制难以比拟的,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熬炼秘诀,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8.王氏透骨热膏药:王氏透骨热膏药,以纯天然中药材为基础,严格把关,确保其药性纯正,无杂质。其制作工艺严谨考究,从原料配比、研磨打粉、步步精细,丝丝入扣。用时药粉加入鸡蛋清搅拌成膏状,均匀贴敷于身体不适部位,并用棉布毛巾或保鲜膜覆盖。药劲直透筋骨深部温热骨骼寒湿淤堵病灶,静待一小时左右即可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