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国有企业总体情况
我县县属国有企业五家,分别为太康县综合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太康县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太康县银城建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太康县土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太康县阳夏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底,资产总额46.04亿元;负债总额29.15亿元;资产负债率63.39%;净资产16.89亿元。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45.84亿元,负债总额13.91亿元,资产负债率30.34%,净资产31.93亿元。
1.资产分布情况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4.96亿元,占32.64%;事业单位国有资产30.88亿元,占67.36%。
2.资产构成情况
流动资产19.28亿元,占资产总额42.06%;固定资产15.78亿元,占资产总额34.42%;在建工程1.69亿元,占资产总额3.69%;无形资产0.85亿元,占资产总额1.85%;公共基础设施8.21亿元,占资产总额17.91%;其他资产0.03亿元,占资产总额0.07%。
3.固定资产构成情况
房屋和构筑物11.63亿元,占固定资产的73.72%(其中,房屋11.29亿元,占固定资产的71.60%);设备3.4亿元,占21.56%(其中,车辆0.31亿元,占1.96%,单价10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0.95亿元,占6.01%);文物和陈列品99.01万元,占0.06%;图书和档案0.11亿元,占0.70%;家具和用具0.61亿元,占3.87%;特种动植物0.01亿元,占0.08%。
4、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1)国有土地资源情况。2023年底,全县国土面积175496.76公顷,其中:湿地47.52公顷,耕地127660.51公顷,园地726.04公顷,林地7382.05公顷,草地69.9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9129.3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00.3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491.41公顷,水工建筑309.17公顷,其他用地3180.44公顷。
(2)国有林地资源情况。截止到2023年底,全县国有苗圃 1 个,面积6.5公顷。
(3)水资源情况。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5412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量 1.378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226亿立方米,河川径流与地下水之间重复计算量为0.3603亿立方米。
二、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情况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情况
对照《太康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太康县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任务。
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大力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现代化,制定出台了《县属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指导意见(试行) 》,指导监管企业制定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促使企业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研究制定县属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县属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和配套措施,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对投融资平台公司实行债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
2.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县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企业和经营性资产划转整合到县综合投资公司、县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等五家公司,形成功能明晰、业务多元、管理科学、错位发展的综合性国有企业公司。根据各自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需要,按照专业化整合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划转整合到其名下的国有企业进行优化重组,组建28个专业化公司作为其子公司。县政府按照适当比例以资本金方式注入县级国有投融资公司,由县级国有投融资公司依法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支持国有企业按照功能定位依法合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对县综合投资公司、县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分别注入、整合资产100多亿元,完成主体信用评级为2A。
3.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稳妥推进混改。县综投公司、县城投公司与周口城投公司、周投控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县城投公司还参股了山东高速科技养护有限公司。通过混改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全面普及。我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得到全面普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2.加强国有资产配置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过紧日子”要求,严格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配置程序,严格审核配置标准,抓住资产管理“入口”关。优化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配置和使用,严控新增资产配置,积极调剂、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临时、存量资产,提升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各环节管理绩效。加强监督检查,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3.解决资产处置突出问题。认真研究梳理固定资产处置中的突出问题,坚持全面从严管理,对资产配置未纳入预算,超编制、超标准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未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对无需处置的资产进行处置或虚假交易,资产处置收入等未按规定上缴财政,资产处置后未及时进行账务核销以及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同时,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短板,认真查找问题根源,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印发了《太康县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及时堵塞管理漏洞,紧抓“出口”关。
4.资产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从政策制度看,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我县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证。从信息网络看,逐步建立完善了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持续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5.摸清了全县资产家底。近几年来,我县多次开展了国有资产清产清查工作,并结合资产清查工作认定结果,通过资产系统核对、账务核对、单位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了梳理核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县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管理手段逐渐规范,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国有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资产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各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工作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仅靠财政部门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抓、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把任务分解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沟通协作,落实责任,确保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资产使用效率有待提高。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促进各项事业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资产年报会审、专题调研、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发现,部分资产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资产重复购置与资产闲置、长期低效运转并存。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出借管理不够规范,经检查发现存在出租年限过长的现象。
(三)国有资产核算和报告制度还有待完善。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的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还不完善,部分资源的计量计价、统计口径、分类标准等缺乏依据,真实反映资源存量存在困难;国有资产综合报告的合并口径,向人大汇报提供信息的指标等形式内容还需进一步明确,以有利于三块国有资产的整合汇总。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围绕更好地服务于高效履职和事业发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推动国有企改革举措向纵深发展。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改革重要决策部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各项改革。乘改革之势,聚发展之力,总结经验、对标先进,研究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持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资产全过程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加大资产配置标准建设力度,为预算编审提供科学依据,着力降低行政成本。三是探索建立资产绩效考评制度,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的统筹管理,促进资产共享共用,杜绝和纠正现有资产长期闲置等现象。四是加大监督力度,加强监督协同配合,形成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合力,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报告工作落实见效。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切实承担起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主体责任;财政、国资办、自然资源局等国有资产报告的牵头部门,建立横向协作与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沟通、确保国有资产报告真实准确、质量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