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太康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 县教体局 时间: 2023-04-10 15:27:28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太政〔2023 4



太康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 太康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

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 人民 政府,县 政府各 部门:

            太康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实施。



2023年4月10日     




太康县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县,根据《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政〔202310号)和《周口教育现代化2035》,结合太康县教育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太康基础教育概况

太康县辖23个乡镇,782个行政村( 社区 ) 常住人口165.4万人,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太康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64所,在校生269600人。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学校474所 ( 公办幼儿园218所,民办256所 ) ,在园幼儿46214人 ;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80所,在校生186368人 ( 初中教育阶段学校60所,在校生57065人 小学教育阶段学校520所,在校生129303人 ); 特殊教育阶段学校1所,在校生185人 ; 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34533人;职业中专3所,在校生2300人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市委、市政府和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布局,补齐短板,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县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关键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持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充分发挥教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打好政策组合拳,着力补齐短板,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构建具有太康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四长办学”机制深入落实,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全面实现,主要发展指标再上新台阶,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发展更有质量。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显著扩大;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满足学习型、技能型社会建设需求。

——供给更加公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教育。

——服务更加优质。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乡村振兴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适应群众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保障更加充分。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用地、经费投入、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信息化优势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任务和保障

(一)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1.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中小学思政课共享机制,组建一体化建设联盟,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构建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等教育。推进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组建德育工作核心团队,打造德育名师工作室, 推动“一校一品”形成德育品牌 。选树一批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持续开展全县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等办学条件,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校园体育竞赛和多样化体育锻炼活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拓展美育实践活动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建设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校、特色校。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强化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等能力培养。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配齐配好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以生命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为重心,健全学校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全面推动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落地见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搭建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和资源网络平台,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环境与社会风气巩固育人成果。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引导学生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教育、宣传、文化、体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协同配合,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格局。统筹发挥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育人功能。

健全 “双减”工作协调机制,落实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教育观,缓解社会教育焦虑,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二)构建教育资源全面支撑体系

1.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

( 1 ) 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根据《河南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精神,提高创建意识、打牢创建基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认定奠定基础(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园在幼儿园占比达到50%)。

( 2 ) 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充城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 ,改制城关镇贝斯特幼儿园为公办 幼儿 园,增加学位2880个。用足用活项目资金,盘活闲置学校和撤并 小规模学校,扩充乡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利用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补助资金, 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0 利用专项债券资金, 改扩建常营镇公办幼儿园 利用教育强国资金, 新建高贤乡汪庄公办幼儿园。原则上每个乡镇办好2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规模大的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规模小的村联合办园。持续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 做好占地50亩及以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交付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及时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坚持公民办并举,多渠道提高公办幼儿园占比和普惠性资源供给,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3 ) 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年检及备案公示制度,强化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动态监管和质量管理。 积极创建 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结对帮扶行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改革,加强无证幼儿园分类治理,规范办园行为。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水平、等级评定、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乡镇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1 )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等资金, 夯实基本均衡成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构布局,补齐城乡教育发展的短板,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等化发 展。

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消除大班额、大校额和择校生问题。规划建设灵运小学、灵运初中、滨湖花园学校、阳夏小学、高朗乡平庄小学;改建太康二高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涡河花园小学;规划选址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共增加学位约20900个。持续推进乡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工程, 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 每年每个乡镇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 重点改扩建1-2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满足乡村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同时也为教学点的撤并提供基础保障。规划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63所, 2025年每个乡镇建成5-7所寄宿制中心小学、1-2所寄宿制初级中学。逐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力争全市首批通过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

( 2 )强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完善管理和治理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争创省、市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示范校、特色校。 试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 按照“示范引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名校+乡村校”的集团办学模式,新组建10—20个联盟型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管理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完善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提高质量控辍,落实扶贫控辍,强化保障控辍,让适龄儿童、青少年都能接受完整义务教育。

3.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1)实施普通高中特色提质计划。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改造项目,落实国家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积极稳妥化解大规模学校, 新建 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实现原第二高级中学整体搬迁;新建太康县新时代高级中学,增加学位3000个;太康县第三高级中学扩容增面,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等基础设施;在北环路南侧、未来路西侧,规划选址新建一所高中,增加学位2600个。

(2)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课程丰富多样、教学方式灵活、评价科学有效、办学绩效突出的特色优质普通高中。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坚持为高校培养、输送综合优质生源的目标导向, 办成一所综合性优质高中 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和太康县第三高级中学结合自身实际, 坚持为高校培养、输送艺术生、体育生的目标导向, 开设艺术类、体育类课程,举办特长班, 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高贤高中采取集团化办学,与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组建高中教育集团; 华夏高中、振华高中、新时代高中等三所民办高中,作为我县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补充,坚持创办精品高中为目标导向,有效调动多方资源,促进县域高中良性发展。积极对接新高考改革、课程改革和评价机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构建起“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的高中教育体系。

4.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扩容增面,增加学位 4000个。 新建 太康县弘源中等职业学校,增加学位3500个。到2025年,全县4所职业学校可提供学位14000个,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 2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实施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计划和职业 学校 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优化思路,引导职业 学校 建立招生与人才培养、学科调整联动机制,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竞相提升、共出重彩的格局 做好产教融合工作 以教兴产 寓教于产 建立企业和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机制 开展技术工人联合培养工程 ,强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紧密对接区域产业、企业用工需求设置专业,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和支持专业建设。根据目标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 以“强服务”为重心,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坚持产教融合发展, 紧盯我县纺织、锅炉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河南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通过委托培训、合作办学等方式, 积极 四通锅炉、 明正清真食品、通泰纺织等公司提供钳工、纺织工等技术型人才,保障企业技能人才需求。

(3)提高技术技能质量。大力实施“三教”改革,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实行“1+X”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探索建立工作岗位、课程体系、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高职业 学校 人才培养质量

5. 加快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 1 ) 实施全民终身教育发展工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终身教育推进工作机制。健全职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入 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 2 ) 深入推动技能型、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拓宽知识、提升能力和丰富生活为导向,办好网络继续教育

6.加强教师 队伍 专业化建设

(1)打造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做好教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工作, 落实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政策, 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保持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和“源头活水”。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按照普通高中现有教师10%以上的比例,增加满足走班教学要求的在编教师。通过改革管理、统筹调配等方式, 按照相关规定,解决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问题 ,适时招聘补充教职工

(2)加强师德师风 建设。把师德师风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和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入职、培训必修、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励表彰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和首要条件,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持续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和“太康县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落实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机制,推行新任教师 入职宣誓和退休教师离职仪式制度,强化教师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3) 全面推进强师优师培育。利用国培计划 、省培计划等项目,建成3个省级“三名”工作室 建成30个市级“三名”工作室,建成100个县级“三名”工作室。着力开展名师工程建设,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强化政治和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 专业 能力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教师 干部队伍。 加强中青年教师和 骨干 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实施中小学 校长、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引领 教师整体提升综合素养。 建立“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建立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项目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中小学教师五级培训联动机制和全链式培养体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着力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4)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推进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有效体现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落实教师减负清单,依法依规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7.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1)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将“四类”(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扎实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阻断代际贫困。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资助政策,推进精准资助,健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机制,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学生资助力度总体稳定,对脱贫享受政策户和风险未消除的监测对象家庭子女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实现应助尽助,促进教育公平。

(2)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行动。持续改善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学。大力发展乡村振兴需求的职业教育,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广泛开展学历职业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3)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保障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创新关爱与教育形式,加强心理辅导、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开设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班,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职业学校融合办学,全力推进医教结合,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8.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1)推进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实施教育专网建设工程。充分依托公用通信网络资源,建设由县、乡两级主干网和学校校园网构成的教育专网。各级各类学校(含教学点)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达到100%;全县90%以上中小学校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评估标准基本要求。

(2)实施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太康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融通,基本建成全县“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应用服务。普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一站式教育服务,推动学校、师生常态化应用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建立健全中小学使用数字资源和学习类APP的审核与应用监管制度,提升内容和应用服务的教育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3)加快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与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教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加快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及其在中小学校(含教学点)的常态化应用。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引领工程,积极创建教育信息化2.0示范县、智慧校园示范校、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杆校,开展信息化专题培训。

(4)创新“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尝试建设个人数字学习档案,记录存储学习经历与成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教育测评技术对考试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向学生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向学校提供多维评价数据。

(5)推动网络化智能化教育服务。实施教育治理能力数字化工程,建设县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服务。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管理服务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多元参与的高水平教育评价体系。统筹推进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等关键领域评价改革,明确改革内容和方式,开展地方、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总结、宣传和推广成功经验,扩大改革辐射面、受益面。

2.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加快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动行政权力应放尽放,打造精简高效的教育政务生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园)“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等关联信息在线上线下等服务渠道同源发布。严格执行年度督导检查考核结果公开公示制度,推进事项整合、程序简化,减轻各级各类学校迎检迎评负担。

3.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校长薪酬制,逐步实现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化、专业化。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强编制动态管理。坚持核定总量、动态调配,优先满足教师队伍需要。实行竞聘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鼓励学校结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大力推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并作为选拔任用、职称评聘、评优表先的优先条件。改革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加强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过程指导和事后监督,确保新招聘教师质量。探索建立教师储备制度,稳妥解决教师临 时性短缺问题。实施乡镇中小学教师回调聘用制度和招才引智计划。

4.稳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深化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薄弱初中政策,全面实施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政策。全面改善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建立高考选科评估与指导制度,推动新高考改革有序平稳进行。

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健全年度检查、信用档案、信息公示、收费管理等制度,强化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招生入学行为、教育教学、财务行为、学校名称等方面的监管。强化民办教育督导,全面建立民办教育第三方质量认证和评估制度。

6.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

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县级教育督导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和专兼职督学。建立科学完善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由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支撑的智能化教育督导体系。对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督促各成员单位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强化教育督导结果运用,完善并落实督导报告、反馈、复查、约谈、通报、问责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评估监测与评价的使用效能。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落实 教育振兴 一年强基础、二年稳提升、三年见成效 三年行动计划 逐步 探索并推进实施分管副县长、教体局长、中心校长、学校校长四级抓教育教学的“四长办学”机制,围绕“六个关键岗位”,抓好“六项关键操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以实干立身、用实绩说话”的用人导向,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 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 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落实党建引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决策机制和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研究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形成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改进方式,创新载体,增强基层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际成效。坚持从严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切实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和常态化。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和用法治方式推动教育发展的能力,将教育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由教育部门会同财政、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兴教。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突出法治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中重要抓手作用,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

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教育系统舆情分析与研判,全面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舆情处理和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切实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强化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平安校园建设工程,打造综合监管的工作格局,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和师生安全教育。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灾和自救自护能力;做好校车、校舍、消防、食品安全工作,狠抓预防溺水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学校食堂规范管理,确保营养健康。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干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校园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齐心协力做好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将校外培训机构全员纳入综治网格,细化机构设置规定,明确不同类型培训机构的设置方式。把好教师入口,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实施信用结果“较差”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机构财务和资产规范管理,将培训机构收入全部纳入机构财务专户,由机构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探索推进“互联网+执法”模式,利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将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列入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

3.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各教育阶段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加大教育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建立拨款、资助、收费标准同步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告制度,切实履行教育政府投入责任。巩固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教育投入政策,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有关规定。

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优化资金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普通高中特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足额保障资助资金、教育振兴资金,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和体现教育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将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纳入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绩效。

4.建立规划推进落实机制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本发展规划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目标任务。教育体育局要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开展工作督查,跟踪监测分析工作进展,压实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主动履职尽责,及时总结宣传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凝聚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支持教育现代化的良好氛围。


相关阅读:《太康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太康县人民政府网站管理员